最近老余比较烦,发货量基本达到了16年初的计划,1.39亿部。全球位列第三。但是却被任老板屌了一顿。老余亲自承认:“太多利润都被渠道商赚走了,我们成了为渠道商打工的了。这是任总比较不满意的。”
今天来简单来回顾下华为手机的成长历史,看看华为手机十四年是怎么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。
1)成立
华为手机成立于2003年,当时华为的主营业务还是网络,成立手机业务部的原因是,研发出了3G的网络,但是市场上没有配套的手机,网络卖不出去,所以为了解决网络配套问题,于是成立了手机业务部。作为了一个配套部门,从03年到11年,一直不温不火。这期间销售的手机大多是按照运营商的要求定制,低端机为主。在当时的整个市场上,国内品牌还基本不太行。11年手机销售,除了苹果和三星,国内品牌主要是依靠运营商的补贴和销售功能机,当时国内销售靠前的号称“中华酷联”(中兴 ,华为,酷派,联想)。市场销量的霸主还是诺基亚。
2)高端转型
华为自己从1987年,一直努力到2011年,在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这个领域,从other象限做到老二的位置。但是3G的建设普及,带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,运营商自身难保,逐渐沦为OTT管道,增长乏力,带来了整个设备市场规模不停的下滑,波及以运营商为主营业务的华为。
2011年,华为调整组织架构,分拆成运营商业务,企业业务,终端业务,布局企业和终端新业务,走向更广扩空间。老余上台,当时的情况是低端手机走量不赚钱,整个手机行业的利润基本苹果,三星拿走,所以坚定往高端转型之路。
第一款手机就是在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(CES)发布P系列“智能手机”Ascend P1 S(厚度仅6.68mm),发布的时候是当时最薄手机,号称要单品卖过1千万,等上市了就被其他厂商取代了,所以这款手机在市场上基本上没什么声音。喊了4年之后,华为P系列旗舰机型P9(含P9plus)终于8个月内突破了1000万销量,吹牛变成了现实。
但真正让华为在高端站稳市场的不是规划中的P系列,而是mate系列。规划中高端为D系列,不过没有成功,反而是计划之外的mate系列,在经历了前几代不温不火之后,2014年9月在德国柏林发布的mate7凭借大电池,大屏幕加指纹解锁,一下子称为市场的抢手货,华为的手机好像也是第一次有大规模的黄牛抢购。
3)小米突起和荣耀分拆
看到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前景的,还有一个人就是雷军。雷军金山退休之后,一直从事天使投资,赚了不少钱。因为害怕创业失败,丢了一世英名,雷军10年悄悄创立了小米,11年8月发布了小米1,通过新创的互联网营销模式,小米用2年半就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第一。雷军这期间也推出了飞猪理论,现在被沦为笑柄,不过小米的崛起确实非常了不起。
小米的高速发展,迅速成为华为学习和对抗的对象,13年12月,华为正式将原来只是一个子系列的荣耀,正式独立称为一个品牌,也完全模仿小米的模式,线上营销。
市场变化太快,小米抓住的是第一波购买手机的用户,高性价是核心成功因素。但是市场很快就趋于饱和,好景不长,爽了3年的小米,15年就遭遇了滑铁卢,2015年,小米手机累计卖出7000多万部,但并未达到此前的8000万部乃至1亿部的预计。小米的估值也从最高的450亿美金下滑。整个市场的用户风格也转换成换机用户为主,高端有了市场。
4)OPPO&vivo异军突起
以为成功狙击了小米,可以歇口气的时候,16年,OPPO&vivo 异军突起。16年第三季度,OPPO与vivo超越传统国产品牌华为和小米成功登顶,其中排名第一的OPPO市场占有率达到创纪录16.6%,而去年同期其市占率仅为9.9%。排名第二的vivo市场占有率稍稍落后,达到了16.2%,而去年同期其市占率则为8.8%。两者份额合计超过三分之一。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变为”华米OV”,中兴、酷派、联想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掉队。
OPPO&vivo没用什么互联网思维,请明星,电视广告覆盖,3&4线城市大量渠道覆盖是OV成功之道,华为在突击3000以上价位的时候,2000档被空了出来。
OV的崛起,让华为警觉,16年初推出的千县计划,16年下半年,在成都召开发布会,正式推出了华为nova手机,主打女性,2000档,针对性都很明确。
整个故事还在继续,整个消费者行业变化太快,十年年各路玩家起起落落,当年盛极一时的品牌,纷纷落寞,华为手机好像每次都没有抓住时代的潮头,但依赖强大的战略执行力,缺是国内目前唯一延续下来的品牌,未来能不能持久,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