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情况下我们都知道加索引能提高查询效率,但是应该如何加索引呢?索引的顺序如何呢?
大家看一下下面的sql语句(在没有看下面的优化的方法之前)应该如何优化加索引以及优化sql语句:
1、select count(*) from task where status=2 and operator_id=20839 and operate_time>1371169729 and operate_time<1371174603 and type=2;
2、1、select count(*) from task where from_unixtime(create_time) = ’2014-05-29’;
3、update test set name='zhangsan' where sex=1 and age>20;(注意这种情况加索引与不加索引的区别是什么)
4、select distinct l.emp_id from log l inner join (select l2.id as emp_id,l2.id as cert_id from log2 l2 left join log3 l3 on l2.id = l3.emp_id where l2.is_deleted=0 ) l4 on ( l.ref_table='Employee' and l.ref_oid= l4.emp_id
) or (l.ref_table='EmpCertificate' and l.ref_oid= l2.cert_id) where l.last_upd_date >='2013-11-07 15:03:00' and l.last_upd_date<='2013-11-08 16:00:00'
下面说一下MySql索引原理
索引目的索引的目的在于提高查询效率,可以类比字典,如果要查“mysql”这个单词,我们肯定需要定位到m字母,然后从下往下找到y字母,再找到剩下的sql。如果没有索引,那么你可能需要把所有单词看一遍才能找到你想要的,如果我想找到m开头的单词呢?或者ze开头的单词呢?是不是觉得如果没有索引,这个事情根本无法完成?
索引原理除了词典,生活中随处可见索引的例子,如火车站的车次表、图书的目录等。它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,通过不断的缩小想要获得数据的范围来筛选出最终想要的结果,同时把随机的事件变成顺序的事件,也就是我们总是通过同一种查找方式来锁定数据。
数据库也是一样,但显然要复杂许多,因为不仅面临着等值查询,还有范围查询(>、<、between、in)、模糊查询(like)、并集查询(or)等等。数据库应该选择怎么样的方式来应对所有的问题呢?我们回想字典的例子,能不能把数据分成段,然后分段查询呢?最简单的如果1000条数据,1到100分成第一段,101到200分成第二段,201到300分成第三段……这样查第250条数据,只要找第三段就可以了,一下子去除了90%的无效数据。但如果是1千万的记录呢,分成几段比较好?稍有算法基础的同学会想到搜索树,其平均复杂度是lgN,具有不错的查询性能。但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,复杂度模型是基于每次相同的操作成本来考虑的,数据库实现比较复杂,数据保存在磁盘上,而为了提高性能,每次又可以把部分数据读入内存来计算,因为我们知道访问磁盘的成本大概是访问内存的十万倍左右,所以简单的搜索树难以满足复杂的应用场景。
索引的数据结构
前面讲了生活中索引的例子,索引的基本原理,数据库的复杂性,又讲了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,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,任何一种数据结构都不是凭空产生的,一定会有它的背景和使用场景,我们现在总结一下,我们需要这种数据结构能够做些什么,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:每次查找数据时把磁盘IO次数控制在一个很小的数量级,最好是常数数量级。那么我们就想到如果一个高度可控的多路搜索树是否能满足需求呢?就这样,b+树应运而生。
建索引的几大原则
1.最左前缀匹配原则,非常重要的原则,mysql会一直向右匹配直到遇到范围查询(>、<、between、like)就停止匹配,比如a = 1 and b = 2 and c > 3 and d = 4 如果建立(a,b,c,d)顺序的索引,d是用不到索引的,如果建立(a,b,d,c)的索引则都可以用到,a,b,d的顺序可以任意调整。
2.=和in可以乱序,比如a = 1 and b = 2 and c = 3 建立(a,b,c)索引可以任意顺序,mysql的查询优化器会帮你优化成索引可以识别的形式
3.尽量选择区分度高的列作为索引,区分度的公式是count(distinct col)/count(*),表示字段不重复的比例,比例越大我们扫描的记录数越少,唯一键的区分度是1,而一些状态、性别字段可能在大数据面前区分度就是0,那可能有人会问,这个比例有什么经验值吗?使用场景不同,这个值也很难确定,一般需要join的字段我们都要求是0.1以上,即平均1条扫描10条记录
4.索引列不能参与计算,保持列“干净”,比如from_unixtime(create_time) = ’2014-05-29’就不能使用到索引,原因很简单,b+树中存的都是数据表中的字段值,但进行检索时,需要把所有元素都应用函数才能比较,显然成本太大。所以语句应该写成create_time = unix_timestamp(’2014-05-29’);
5.尽量的扩展索引,不要新建索引。比如表中已经有a的索引,现在要加(a,b)的索引,那么只需要修改原来的索引即可
回到上面的给出的mysql
1、根据最左匹配原则,第一条sql语句的索引应该是status、operator_id、type、operate_time的联合索引;其中status、operator_id、type的顺序可以颠倒,所以我才会说,把这个表的所有相关查询都找到,会综合分析;
2、根据索引列不能参与计算,保持列“干净”,第二条sql语句应该写成create_time = unix_timestamp(’2014-05-29’);
3、update 语句不加索引是锁表,加索引是锁行 where后面的条件根据第一条一样优化即可。
4、第4条sql语句就复杂了在没有做如何优化之前结果是:53
rows
in
set
(
1.87
sec)
通过explain
简述一下执行计划,首先mysql根据idx_last_upd_date索引扫描log表获得379条记录;然后查表扫描了63727条记录,分为两部分,derived表示构造表,也就是不存在的表,可以简单理解成是一个语句形成的结果集,后面的数字表示语句的ID。derived2表示的是ID = 2的查询构造了虚拟表,并且返回了63727条记录。我们再来看看ID = 2的语句究竟做了写什么返回了这么大量的数据,首先全表扫描log2表13317条记录,然后根据索引emp_certificate_empid关联log3表,rows = 1表示,每个关联都只锁定了一条记录,效率比较高。获得后,再和log的379条记录根据规则关联。从执行过程上可以看出返回了太多的数据,返回的数据绝大部分log都用不到,因为log只锁定了379条记录。
如何优化呢?可以看到我们在运行完后还是要和log做join,那么我们能不能之前和log做join呢?仔细分析语句不难发现,其基本思想是如果log的ref_table是EmpCertificate就关联log3表,如果ref_table是Employee就关联log2表,我们完全可以拆成两部分,并用union连接起来,注意这里用union,而不用union all是因为原语句有“distinct”来得到唯一的记录,而union恰好具备了这种功能。如果原语句中没有distinct不需要去重,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union all了,因为使用union需要去重的动作,会影响SQL性能。
优化过的语句如下
select
l2.id
from
log l
inner join
log2 l2
on l.ref_table = 'Employee'
and l.ref_oid = emp.id
where
l.last_upd_date >='2013-11-07 15:03:00'
and l.last_upd_date<='2013-11-08 16:00:00'
and l2.is_deleted = 0
union
select
l2.id
from
log l
inner join
log3 l3
on l.ref_table = 'EmpCertificate'
and l.ref_oid = l3.id
inner join
log2 l2
on l2.id = l3.emp_id
where
l.last_upd_date >='2013-11-07 15:03:00'
and l.last_upd_date<='2013-11-08 16:00:00'
and l2.is_deleted = 0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zhankx/p/5633361.html